之江的哲欣——《之江新语》读书报告
《之江新语》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2003至2007年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专栏发表的短论合集,鲜明地反应了我党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的工作部署,思想观点,宏伟韬略,令人读来受益匪浅,意蕴悠长,久久不能忘怀。而回望今朝,便更能够领略到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服人民”这一决心与信心其深厚渊源与总书记思想的发展历程。
二百余篇评论,字字珠玑;十万余字论述,异彩纷呈。习近平总书记从经济发展;党的人才发掘发现发展,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执政能力建设,与基层人民群众间的关系;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筹;文化保护,传承与交流,交融;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权力监管,清廉与腐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业改革,乡村振兴,农民福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系列基本原理原则在领导干部执政与推进经济建设发展等领域中的实践;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等一系列领域,都作出了深刻,明晰,而具有鲜明指导意义的论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不愧为得到众多领导干部关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贯穿全书的草蛇灰线。这一主线最为鲜明得体现在三农问题的那一部分。“把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贯穿于‘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第100页)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学习理解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指出要明确“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是增进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的问题。农民作为我党执政的重要基石,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是安天下,稳人心的产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191页)。无工不稳,无农不富。正是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同志认识到了阻碍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对不能满足我省农业资源紧缺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实际(第109页),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区别于石油农业与自然生态农业的我省农业改革方向的高效生态农业正是在充分调研我省资源实际,坚持人民导向的基础上作出的发展指南。同时,习近平同志以其独到的战略眼光,也认识到了城市在解决三农问题中至关重要的地位。为此,他指出,其一,城乡统筹,共谋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第103页);其二,反哺富村,反哺本身页有利于加快工业发展,而并非单方面的施舍;其三,逐步消除两种人,即市民即城市居民与农民的差别,即使农民不可能全部居住在城市,即使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与差别不可能真正被消除,但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第189页)。综上所述,习近平同志在解决三农问题上以寥寥几篇短论展现了自己的深刻思想,更展示了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深刻素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同志的群众路线更体现在他对于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重视上。他认识到了充足的民间资本对于浙江省发展的重大潜力,扩大民间投资规模对于增进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大意义,“要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一些具有盈利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能放的要放”(第14页)。“‘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第209页),习近平同志认识到了在浙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涌现的一大批浙商与其创造性实践下诞生的浙商文化对于浙江企业与社会发展的更加突出的作用,正是坚持群众观点,立足群众视野,习近平同志才得以认识到“浙商文化”对于发展浙江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更体现在习近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党员和领导干部同志的思想与素质建设上。面对滥用权力的诱惑,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经常想一想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这个重要问题,自觉做到用权为公而不为私”(第260页)。权力的神圣性自古以来都被广泛受到尊重,而习近平同志的论述更是强调了权力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神圣性。在《善于同群众说话》(第146页)这一文中,习近平同志将领导干部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传达,将脱离群众的干部比作失语。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思想,知识,素养,脑海空无一物,架子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只会阿谀官场,这是领导干部所应该摈弃并对之深恶痛绝的。而相反的,将心比心,心心相映,真心予群众,群众才报以真心。只有换得群众的真心,党的一系列政策方针才能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党员干部才能在群众心里有更重的分量,党的领导才能更为细微有效地落到实处。在《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第139页)一文中,习近平同志从细腻深刻而细微入致的角度阐释了宏观经济与民生灯火间的辩证关系,得出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必须把发展的重点理念转变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转变到以人为本上来”这一结论。一定程度上澄清了部分党员干部只关注GDP而不关注实际民生的问题,同我国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在一定程度上遥相呼应,是共产党员服务群众,教育群众,领导群众的有力指南。除此以外,习近平同志在《坚持科学维权观》,《为民办事旨在为民》,《群众呼声是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等短论中分别提到的:做到以人为本,维护群众根本利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需求,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等观点,无不具有非凡的实践意义。
习近平同志以其生动活泼,形象易懂的浅明文风,一次又一次的阐释了治理浙江省的众多理论与实践要求,旁征博引,以古今中外的至理名言作为自己论据的支撑,无疑也增进了自身论断的可信性与深刻性。深得毛主席文笔精髓。习近平的《之江新语》,读来着实令人受益匪浅。
(2241字)